English

搭一点思絮的阴凉

2000-06-0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李继凯 我有话说

《现代思絮》丛书(张德祥、傅美琳主编,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)的问世,不是流行的轻飘飘、甜丝丝的“私人化”写作的结果,而是良知不泯、忧思难已的现代反思者的思想结晶。其所具有的益心益智的沉甸甸的分量是有目共睹的。丛书《总序》以诗一般的话语,极为简练地表达了编者的这种反思现代化和洞察现实的意向。对现代化降临的绝非仅仅是欢欣鼓舞的叩询,隐含的忧思其实已经溢于言表。“人们除了扮演自己的角色之外,还应当能够反观自己的角色,反观人们演出的这一场大戏,从热闹的舞台上引下几缕思絮,在宁静中化为丝丝心雨,润一润干涸已久的心田”。当然,像春蚕抽丝般“积丝(思)成锦”的丛书作者们,却也并不奢望重温“经国之大业,不朽之盛事”的旧梦,而清醒地认识到,如雨丝风片云影的“现代思絮”还不能降下逐渐升高的人类家园的气温,却可以在人的心灵上空“搭一点思絮的阴凉”。

然而在酷暑中能够“搭一点思絮的阴凉”,这本身就非常难得。丛书主编张德祥在《文心独自》中便力图在焦灼的现实上空搭出一片绿荫,但从中流露出的不是闲情逸致,而是极其强烈的现实感受。在全书收入的“烟火人间”、“闲言碎语”、“文场一瞥”、“说长道短”、“文心独白”五辑文章中,全无时下流行的无病呻吟的自慰自欺的呓语。数十篇文章中,有的是对现实社会的凛然正视,如《商品社会消费人》、《觉醒“包装”》;有的是对文坛现状的追踪考察,如《面对世纪末文坛》、《人文精神与当代文学》;有的是对文学与现实互见的整合通观,如《汉语新遭遇》、《“商潮与文学”乱弹》;有的是对人性人情的恒久及顿挫的深思熟虑,如《漫想女人》、《在性与暴力的涡流中》。在相当丰富的话题中,显示出了洞察现实种种虚伪的思力,表现出了沉默中的颖悟和深沉中的机智,令人欣羡不已,受益良多。应当说,《文心独白》的作者在其写作中相当充分地体现了丛书的意图和特征。自然,“现代思絮”的思维空间是非常广阔的,能够触发绵绵思絮的情事也各种各样。在叶延滨的《永恒之脸》中,便紧密结合自己的经历经验、情感情思,几乎是毫发毕现地揭示出了“TV时代的文化景观”。也许其现实批判性相对而言有所减弱,但所传达的对生活的抒情诗般的美好感受,同样显得非常真诚。

从写作要求或表现形式上,《现代思絮》丛书努力冲破传统型的经院派的“学术八股”的论文写作模式,既不捐弃深厚的学理根基,又不拘泥于书本教条和“论文”形式,从而使文章显出了少有的生动活泼。既有厚积薄发的自由言说,又有灵思泉涌的自然喷发;既有挥洒不羁数千字的洋洋大文,又有精炼可喜千余字的奇妙短文。在党圣元的《与古为邻》和张志忠的《求真之道》这两部著作中,便不乏这样的篇章。长期从事古代文论研究的圣元和从事当代文学批评的志忠二人,在行文中皆不乏其“专业”习性的透入。在纵横裕如的“精神畅游”中,一个总爱在“与古为邻”中显露出自己的文化姿态和思想情趣,一个总爱在当下文学的丛林中寻觅着“求真之道”。这使他们显示出了不同的学理志趣,在文风上也判然有别。但在他们的笔下,却都灌注了在经院派论著中少有的那种生气活气和灵气。尽管在做惯了学者的他们自己看来,这些即兴的随感、札记和批评也许算是行文的放诞,却也由此真正体会到了思想自由和行文自由相通相融的潇洒和快乐,同时也为更多的读者提供了文质俱佳的文本。这在当今社会,也可以说是一种由于读者需求而促成的明智的选择。笔者曾经设想,为了突破经院派或学院派的局限,不妨将学术“诗化”,比如可以写出“诗化文学史”、“诗化批评史”、“诗化思想史”、“诗化文化史”等等。令人鼓舞的是,《现代思絮》丛书已悄然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